预见2021|王秉刚:发展关键零部件是中国建立汽车强国的根本

Published by jibin on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 2021-02-25 10:26

美国的苹果、中国的华为,也许会给汽车工业带来一个新的局面。

文|智库君

玉鼠追冬去,金牛送春来。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在风雨中前行。

在经历了V型反转之后,中国汽车市场也在2020年迎来巨变。

然而,汽车市场有着太多的不确定。虽然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严冬料峭的寒意仍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汽车产业面对的将是一个走向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时代。

春节前,在《致敬2020 | 中国汽车大有作为》一文中,智库君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所经历的非凡2020,我们试图透过2020年中国汽车发生的点滴事迹,预见2021年汽车业的新变化、新格局、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在后疫情时代下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一月的开门红之后,今年整体车市能否走出颓势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业的前景和竞争格局将会发生何等变化?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跨界合作中互联网企业和车企之间的竞合关系将走向何方?

时不我待,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正式推出《预见2021 | 十问中国汽车》系列访谈,邀请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专家们,对2021中国汽车未来的格局和趋势进行预判,本期对话的智库专家是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

“与去年相比,预计今年总体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可以达到7%-8%。其中,纯电动汽车还会有比较大的增长,有望达到40%-50%的同比增长。” 对于今年汽车市场前景,王秉刚预测,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的热销可能会引起整个汽车行业对微型电动车的重视,除了五菱以外,还会有几家微型电动车企业兴起。

与此同时,尽管新能源汽车前景较好,但王秉刚指出,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压力仍然还很大,不可忽视。中国企业还是需要加快在智能技术这方面的研发,尽快缩小与特斯拉之间的距离。

此外,面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热潮,王秉刚呼吁加大对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力度。

“如何将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起来是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变成真正的汽车强国的根本,而不在整车。”王秉刚指出,“目前对零部件的关注热度还不够,应该加大零部件的投资。我国所有的零部件企业都没有太强大的,比如技术含量比较高附加值比较高的芯片企业、精密零部件加工企业、线控制动等系统这些国内企业都不行。”

第一问——大市场

智库君:过去三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808万辆、2577万辆、2531万辆,对于2021年,您有着怎样的预测?

王秉刚:今年中国车市应该能够回暖。春节后总体的经济回暖,汽车销售上也会有好的势头,这是我的总体判断。与去年相比,预计今年总体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可以达到7%-8%。

第二问——新能源

智库君: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30万辆,2021年您觉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走势如何?在新能源汽车的具体细分市场,纯电动、插混、增程式、氢燃料电池汽车,各自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

王秉刚:纯电动还会有比较大的增长,有望达到40%-50%的同比增长;混合动力也会略有增长,但不会有纯电动那么大的增长比例;燃料电池还是要慢慢走,暂时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毕竟现在总量还是不大。

第三问——特斯拉

智库君:特斯拉2021年在中国还能一骑绝尘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秉刚:特斯拉现象今年还是会很突出,但不会产生去年那么大的差距。尤其是近期市场上反映特斯拉在质量和安全上出现不少问题、特斯拉被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对特斯拉今后的销售会产生影响,但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压力仍然还很大,不可忽视。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也会发生改变,蔚来、理想、小鹏几家新造车企业今年还会有好成绩,比亚迪等在新能源领域有积累的企业也会出现好的发展势头。传统汽车企业中表现可能不尽相同。此外,在微型电动车领域,五菱宏光MINI EV也会带动微型、小型电动车汽车的发展,今年有可能会引起整个汽车行业对微型电动车的重视,除了五菱以外,可能还会有几家微型电动车企业兴起。

第四问——造车新势力

智库君:2021年,造车新势力的新入局者恒大、拜腾、FF等还有机会吗?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

王秉刚:个人认为新入局者机会渺茫。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能成功,即便是蔚来,也经历了五六年的市场洗礼。同时,造车不是想做就能做成的,从产品研发、设计到投放市场,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

蔚来、小鹏、理想也面临挑战,最大的对手就是特斯拉。一方面特斯拉不断降价,另一方面特斯拉产品本身的科技感也非常吸引消费者,即便是出现不少质量问题,但很多年轻消费者并不在乎。蔚来、小鹏、理想需要加快在智能技术这方面的研发,尽快缩小与特斯拉之间的距离。当然,不光这几家新造车企业,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都面临着特斯拉的巨大挑战。

第五问——市值与泡沫

智库君:2020年造车新势力股价市值齐涨,2021年威马、爱驰、哪吒、零跑等均表示下半年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前景如何?是否存在泡沫?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王秉刚: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定有泡沫。资本市场的表现与企业的真正实力并不是一回事,资本市场追求趋势性的东西,但趋势有的时候很虚。资本市场所看到的趋势是未必就是代表了产业的趋势或者企业的发展的趋势。等到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盈利利润都很差,股市也就垮下来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追捧,可能也就在两三年的时间,过去这一阶段,资本市场可能就会逐渐理性。

第六问——地方资本

智库君:蔚来牵手合肥、小鹏落户广州、珠海投资FF,尽管2020年博郡、赛麟爆雷,地方政府投资热情不减,怎样看待各地纷纷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王秉刚:地方政府投资新能源汽车是正常的。一方面很多地方都要发展经济,新能源汽车肯定是大家最关注;而且新能源汽车还在发展过程中,尚未走到最终定局,的确是有发展机会的。但是汽车的投资是非常大导致风险也很大,一旦投错了企业,就可能“血本无归”。大家都热心投资整车,但真正能够成功的还是少数。

当然还有一些方向和领域都应该再投一投的,比如说零部件。目前对零部件的关注热度还不够,应该加大零部件的投资,当然目前零部投资也非常困难,操作起来具体也有很多难点。

我国所有的零部件企业都没有太强大的,比如技术含量比较高附加值比较高的芯片企业、精密零部件加工企业、线控制动等系统这些国内企业都不行。

如何将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起来是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变成真正的汽车强国的根本,而不在整车。但零部件企业究竟由谁来做、怎么做,这个还是很大的难题。需要国家要有一个认真的研究、整个行业要认真研究。

第七问——电池之争

智库君:韩国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快速扩大,宁德时代的市场霸主地位遭到威胁,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供进展缓慢,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如何与日韩参与全球竞争?

王秉刚:中国的电池远远没到可以稳坐钓鱼台的地步。现在韩国的电池企业逐渐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主要的电池来源,另外也紧锣密鼓的要进入中国的市场。所以说中国的电池行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我很早就呼吁中国至少要有3-4家大的电池厂商,才有可能去全球市场竞争。如果仅有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说明中国电池产业布局没有完成。

第八问——中外之争

智库君: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处在调整期,您怎么看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如何提升实力?

王秉刚: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的认知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过去,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对汽车文化的影响的份量非常大,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的发展,很多传统汽车品牌逐渐落伍。在未来的十年,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可能会改变,也许百年老店逐步没落,新兴品牌崛起,在未来10-20年里会产生新的品牌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主品牌首先要把车做好,要创新品牌。

第九问——股比放开

智库君:中国扩大开放,合资股比将在2022年全面放开。您怎么看待中外双方的股比博弈?中方需要做些什么?

王秉刚:如果地方政府不给外资企业特别的优惠政策,我不是很担心股比放开。合资股比变化,最多会影响中方的利润分成,但长期依赖合资企业利润发展,也不是长久之计。最担心的是再出现上海市给予特斯拉超优惠待遇这样的案例。

第十问——跨界造车

智库君:吉利联手富士康开启代工模式,您怎么看传统车企的“代工”?除此之外,百度联手吉利亲自下场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推出智己汽车、华为牵手北汽长安,互联网公司与车企的合作边界越来越模糊,您怎么看这种合作模式,如何互联网和车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王秉刚:传统车企去代工,此前已经有好多先例。江淮代工蔚来就是很典型的案例。总的来讲,代工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可以共享技术和理念。至于说未来传统车企代工会不会成为主要的模式,目前还不能确定。

但未来汽车工业还会有一些变数,不仅仅是现在看到的这几个新造车企业。美国的苹果在汽车研发上已经做得很深入了,还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尽管非常低调,但在汽车核心的系统都有布局,从核心零部件着手、从中国汽车产业弱势领域开始攻坚。因此,还是要高度关注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

美国的苹果、中国的华为,也许会给汽车工业带来一个新的局面。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威马汽车战略运营副总裁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平安集团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CSO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原文链接


0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